武夷九龙窠讲述:岩茶宗教文化特性包容与厚重
2023-04-18 10:12:00

武夷茶文化历史悠久、底蕴厚重,它的发展与武夷山的儒、释、道三教文化有着不解的生命情缘。武夷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。同时接纳了儒、释、道三大教派,形成了三教同山、三花并蒂的独特文化构筑,展示了武夷山巨大的兼容性和厚重的生命内蕴。

武夷山儒、释(佛)、道三教同山,“三教”文化有如武夷山三花峰,“三花”并蒂。三教思想之精华丰富了武夷茶文化的内涵。武夷茶由于秉山川之灵气,受日月之精华,大自然赋予的俭朴、清纯、和静的禀性,深得儒释道三教的喜爱,茶成为三教的精神寄托和理想的物质基础。因此,儒释道三教又离不开茶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茶对三教的存在与发展,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。林治先生在《中国茶道》一书中曾经指出:“ 儒学是中国茶道文化的筋骨,道学是中国茶道的灵魂,佛学为中国茶道增添了神韵”。

武夷山儒教

武夷山的儒教理学鼎盛于南宋,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当推朱熹,儒家们倡导的人生处世原则就是,致广大而尽精微,极高明而道中庸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朱子理学这一思想体系正是源于武夷茶道的真传。因为,朱熹在武夷山生活、讲学、著书、立说达半个世纪之久。他吸纳了武夷茶道所倡导的修身养性的生命理念,与理学思想形成了精神层面的高度融合与统一。无论是朱熹亲手植茶的生动故事,还是朱熹吟咏武夷茶的众多诗文,抑或是朱熹品茗论道的灵感火花及茶事逸闻,均都透出了浓浓的文化色泽,铺展出武夷茶独具的神奇魅力。 朱熹的《咏武夷茶》:“武夷高处是蓬莱,采取灵芽于自栽。地僻芬菲镇长在,谷寒蜂蝶未全来。红裳似欲留人醉,锦幛何妨为客开。咀罢醒心何处所,近山重叠翠成堆”。这是一幅何等宁静且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采茶景象!透过这和美闲淡的画面,我们可以看到朱熹心灵深处的淡定从容,感悟到朱熹精神世界的情感意蕴。这就是朱熹与武夷茶的一种心灵默契和情感沟通。

武夷岩茶与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。儒家文化历史悠久,它的精髓主要体现在“中庸之道”、“中和哲学”, 即“中”的境界上。《中庸》“喜怒 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: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”对“中”与“和"的内在联系做了很好解释宋代理学家朱熹在比较建茶与江茶后曾说:“ 建茶如中庸之为德,江茶如伯夷叔齐。又曰:《南轩集》草茶如草泽高人,腊茶如台阁胜士。似他之说,则俗了建茶,却不如适间之说两全也”他将建茶升华到“中庸之德”这种儒家伦理的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