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夷岩茶之菜茶特性
2023-01-27 15:32:01

武夷菜茶对武夷山茶区所产的各类茶叶均有较强的适制性。自唐以来,武夷茶从晚甘侯、研膏、腊面、龙团、凤饼,到现在的乌龙茶,都是以栽培武夷菜茶而生产制作出来的,只是近百年来才引入部分水仙等品种栽培。武夷菜茶还产制了武夷山的绿茶和龙须茶。与岩茶齐名、誉满中外的正山小种红茶,至今仍以武夷菜茶为主要栽培品种。

 

 

武夷菜茶区域适应性也表现在抗逆性上。由于经历了漫长的原始粗放耕作,适者生存,加上人为选择,形成了武夷菜茶较强的生活力,栽培管理容易,抗旱性、抗寒性较强。
武夷菜茶长期生长在武夷山生态环境中,受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和演变,形成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的特性。武夷菜茶及其单丛、名丛在不同的栽培环境,其产量和品质表现明显的差异。武夷菜茶遗传基础长久保持复杂化,决定着该品种群体的不同个性间特征特性的表现多样性。质量性状方面表现差异,如:①树型:灌木型为主,小乔木型少数②叶型:圆形、卵圆、长椭圆、披针型等5种类型常见。③芽叶色泽:主要有淡绿、黄绿、绿、紫绿等常见类型,除此之外,还有近黄色和紫红色等表现类型。④柱头裂数:基本为3裂,也有个别单丛柱头4裂。由于茶园的生态环境(如正岩、半岩、高山)不同,栽培管理方面的差异,武夷菜茶品种的春芽生育、叶片大小、百芽重、生化成分含量与产量和品质密切相关的数量性状变化表现,也是千差万别。